主頁 Main page
我們是誰和我們的歷史
About us and our past
新鮮事 What's new
雜誌的目的 Our objective
過去各期 Back Issue
想要你/妳
Recurit Volunteers
推介連結
Recommended Links
引用文章須知
Notice for quoting
訂閱本刊中文通訊
Subscribe Our English E-bulletin
本刊討論區
Our Discussion Board
舊留言簿
Old guestbook
電郵聯絡 Mail Us
Updated on 2003.11.22更新
|
與《〔牆/場〕外音》的第四輪意見徵集
--我為誰入戲院/劇場?
(《〔牆/場〕外音》的前言)
我們一向以為,社會上應該有開放給群眾的文字創作空間
。當然在開放的環境裡,質素沒法保證,但我們相信,群
眾需要磨練的空間,才會產生優質的文字。因此我們有這
四輪的徵集運動。
經驗告訴我們,原來寫短短的一些文字,那怕是百來字的
極短篇,像第一輪的「為甚麼我愛電影/劇場?」、第二
輪的「我最喜愛的劇場演出/電影作品」、這輪的「我為
誰入戲院/劇場?」,還是較有「討論」味道的第三輪「
劇場改編電影/電影改編劇場」,很多人都覺得舉步維艱
,尤其對不少沒有書寫習慣的人來說,拿起筆桿簡直如千
斤重。但我們仍然深信,文字是充滿魔力的,對於一個人
來說,沒有掌握基本駕馭文字的力量,始終是個遺憾。
最後,我們要再一次多謝曾在這四輪徵集運動中投稿的人
,希望他們能繼續享受文字創作的樂趣。
(肥力的前言)
等了大半年,終於收到《〔牆/場〕外音》的第九期,所
謂的「最後一期」。在最後一版,創辦人莊把刊物形容得
很卑微渺小,也覺得事過三年,世界從沒改變,他現在只
想好好生活。
「只想好好生活」——畢竟業餘辦一份印刷刊物很是累人
。要莊和邦妮兩口子每兩三個月掏數千塊錢印製運送印好
的《〔牆/場〕外音》,還要付時間編撰,實在有點強他
們所難,我們也似乎太慷他們之慨了。是故,當《〔牆/
場〕外音》停刊,我感到可惜,但也希望他們能好好休息
。
上星期四,我在電影院見到他倆,看來很享受那種時光。
祝你們往後生活愉快。
2003.11.22
與《〔牆/場〕外音》的第三輪意見徵集--
劇場改編電影/電影改編劇場
這次已是第三輪的徵集運動了。有別於之前的兩次,我們
希望從這次徵集中獲得更豐富的資料,和更多角度的觀點
,而不單單是純粹個人主觀感受。因此我們把徵集的條件
定得較為嚴格,順理成章,收集到的文章數量自然是少了
,不過這反而令討論的角度更廣闊,內容更深入,這是我
們一直希望做到的。當然,在沒有刻意組織的情況下,這
不可能是一個完整的專題,所能覆蓋的亦只是主題的一小
部分,我們此舉不過旨在拋磚引玉,從而引發更多的專題
討論和策劃。
2002.11.09
與《〔牆/場〕外音》的第二輪意見徵集--
我最喜愛的劇場演出
一部喜歡的作品跟一部優秀的作品可以是截然不同的,把
一部作品評為優秀也許需要千百個理由,但喜歡可以完全
沒有理由,從這次徵集運動中,可以知道很多人對自己喜
歡的劇場演出或電影,不必有一個合乎邏輯的見解,很多
時候都不過是一種令心靈悸動的直接感覺而已。但這又何
妨?欣賞藝術,第一步也是最重要一步,就是用心靈感受
,太多分析,太多評價,有時反而少了味道。
2002.08.20
與《〔牆/場〕外音》的首輪意見徵集--
為甚麼我愛劇場?
《〔牆/場〕外音》跟青年人民的第一次合作,是徵集讀
者愛電影和愛劇場的理由,每個意見約一百字。無疑,將
自己的想法壓縮在一百字內,對寫的朋友而言,不太容易
,那就請大家當作一個小小挑戰吧!
我們原定的目標,是最少收到愛電影和愛劇場的理由各十
個,恰巧最終收到的數目就是二十。在此謝過各位抽時間
想和寫的朋友,也請舊雨新知繼續支持我們第二輪的徵集
運動。
2002.06.15
從《中國旅程九九》的意象說起
六個同文同種的藝術家,在舞台講他們怎樣看「中國」;
何俊輝要做的,是評說他們講的方式。
第四期(1999.08.31)
講多過做,但講得好笑的《可怕的父母》
劇團「非常林奕華」青年劇場表演系列的其中一次演出,
主題是「父母」。何俊輝雖然覺得部分演出幾乎如同演講
會,但總的而言,還是能表達到台前幕後想講的。
第四期(1999.08.31)
重意象的《石水渠街72號的一片藍》
劇團「瘋祭舞台」以香港島灣仔舊區為主題的演出,故事
描繪的雖非甜美生活,但劇表達的訊息並不絕望。
第四期(1999.08.31)
《Y2K青春戰士》的觀看感受
由「夢」開始,這演出帶我們看夢想是否能實現,夢想跟
現實的扣聯,和兩代間的相處,全都跟青春連上邊。
第四期(1999.08.31)
|